一个关于职业规划,就业的答疑
文/曹贤水
刚才有个学生问了一些问题,关于未来发展,职业规划,就业方面的思路,很有一些代表性,于是把问题和我的回答贴过来,可能会对一些人有些启发。
我的背景:5月份刚毕业. 然后之前有一段7个月在美国的实习(EE).
GPA 3.7, 专业排名22/113 左右。GRE316 (一年前几乎裸考, 还是有信心能上320)
总之感觉硬件方面问题不大,英文交流也比较自信。
自己的想法:实际上我不喜欢做EE,也不是很喜欢CS(虽然有点嫉妒CS的同学们很容易就能找到一份高薪工作,哎,不过世界就是不那么完美 也没有那么的公平,认了)。但是目前的目标就是找到EE的工作,然后工作个1-3年,读MBA 或者 Finance (嗯想转) ,然后出来再继续工作。具体回国不回国,短期几年应该是不回,长期有点想回去的打算, but depends...然后研究生的话,肯定是不读EE了,不想长期搞EE或者技术活,短期1-3年就是弄个工作经验 (其实有点矛盾有点纠结的,就是我实习的事情还挺喜欢,意味着有钱赚,做EE的工作不觉得枯燥,1-10分喜爱度 我给7.5分吧..而读研究生或者学EE的东西,我只能给2分..可以说毫无兴趣)
找工作的情况:我可以OPT 一直找工作到10月底. 感觉很难找,但是坚持下,还是有信心能在2个月内找到.
请教的问题:(建议看完所有问题先...其实我感觉我不是在问某一个特定的问题,而是感觉未来方向不是特别明确,也不知道自己的计划定的对不对,看完所有问题更能了解我吧,再给建议会比较合适)
EE找工作是不是就是网上各大网站投简历(如果太弱请忽略前面这半个问题)?请问有没有别的方法或者途径?我有小部分的networking但是貌似作用不是很大. 然后今天听一同学说finance专业的他们,是先奔各大公司跑!投简历,找part time,之后再转的Full time. (如果这个问题太具体没法回答也没关系)
请问我的那个规划有没啥建议?(工作——MBA/FINANCE——工作)
是否应该做二手准备?我是打算8月底没找到工作,就开始再战GRE, 9月底考一次搞定, 然后9-10月份弄推荐信和PS,11月份缓冲时间,然后11月份提交FALL的FINANCE的申请. (MBA不会在没工作经验的前提下申请).
EE转FINANCE好转吗?之前一直听说的是好转,但是没有听过专业的建议. 学校的目标是top 20 > city地理位置 > 好找工作. 这三点都很重要. 选排名的因素 是因为想有一个好的networking资源. 交到些有理想、有共同话题、不同思维、更多见识的朋友。
工作到底是混饭吃还是实现理想……其实我只是想早点接触社会,了解自己喜欢什么,然后再做读研的打算。 毕竟听了一些过来人的建议,普遍对我说的话 总结下就是:“你还年轻”。我其实也是这么觉得的,就是不在乎短期内要赚多少钱还是啥的..看长期自己开心就好了。
我的回答:
够细致,够纠结……
首先,我觉得需要深入讨论的一个问题就是:你学EE,做了7个月的实习,然后又不讨厌实习的工作,那为什么对研究生这么反感?
第二,你选择finance的原因是什么?你得数学好吗?
第三,你认为自己比较自信能力是什么?什么是你未来发展的核心优势?
只有把这些问题都相差不多,然后再去选择后面要走的路,才会比较可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人一生,其实就是在找那个专属于自己的位置,而不是为了别人而活。(建议看周国平的《最合宜的位置》一书)
然后再说你这种情况的具体问题吧:
我觉得找工作,能有实习,再找,看你学校背景应该也不错(美本吧)所以,核心点就是:加大力度。这是国际学生必须具备的精神。一方面要用心找,好好选,做足功课;一方面要扩大范围,大撒网,投个一两百简历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MBA,finance,看起来思路是通的,但是需要你认真思考我上面那部分所说的内容。
关于这个部分,我想说一个眼前的事情:有时候,一些人读研究生,并不是真的想读,只是保持身份。所以有时候,必要的时候,只是为了让你进入好的EE公司去工作而已。
有一点我想说的是:CS也好,EE也好,会计也好,只是一种技能,是你进入相关公司的一个基础。至于你在Google,四大,是做技术,还是做管理,这取决于你的能力,以及性格。
我总说,一个人要做两件事:1,自己喜欢的事情;2,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管喜欢不喜欢)。前者好理解。很多人天真的认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不会难受。
但我想说:我喜欢做留学咨询这个事情,几年前做高管的时候,就可以不用做客户。但是首先,我是靠技术走上高管职位的;其次,即使是这件我喜欢的事情,我也需要面对写不出东西的痛苦纠结;也需要认真盯着电脑屏幕查资料到脖子酸眼睛疼,有时同样的内容得说很多遍。
很枯燥,对吧?
天下没有那么好的事情的,什么都如自己所想。那是童话故事。王子跟公主在一起后,还会面对磨合问题,面对感情褪色问题,面对孩子教育问题……
说这些,不是觉得你有这么强烈的问题,而是很多学生会存在这种误区,所以借你的问题多说几句。
希望这些能给你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