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东亚研究究竟是学什么?

文/刘含琦

东亚研究,顾名思义,就是以东亚地区,主要是中国,日本,韩国为研究范围的区域研究。在美国通常称为EALC(Eastern Asian Languages and Cultures)或者Eastern Asians Studies,有时也包含在Asian Studies里面. 与东亚研究有关的学科主要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但需要强调的是,东亚研究是多学科,跨学科的。尽管地域上限于东亚,但是其研究对象非常多元,也常常交叉重叠,比如文学,语言,历史,政治,宗教,环境等等。

接下来谈谈东亚研究的简史。19世纪开始,派往东亚传教的传教士开始自发地对当地语言文化进行记录和研究。这是东亚研究的雏形。但这时东亚研究仅仅处于边缘地位。一直到1940年代二战和冷战期间,东亚研究项目才开始真正兴盛,因为美国迫切需要了解东亚这三个国家。学科兴盛标志是大量的研究经费和独立的学科和研究地位。当时美国的许多一流大学都开设了东亚研究项目,所以时至今日,开设东亚研究大多数是名校,比如哈佛,普林斯顿,斯坦福,哥伦比亚,耶鲁,康奈尔等等。过去,因为二战,朝鲜战争,冷战,东亚研究的重点在日本,韩国,中国之间轮换。现在,东亚研究的大部分的关注点在中国。这点可以从东亚研究项目里中国,日本,韩国方向的学生、教授以及发表的论文数量看出来。

那东亚研究到底研究什么?

东亚研究是跨学科的项目,研究对象广泛。所以具体学习和研究的内容要视自身的兴趣和特长而确定。一般在申请的时候,网申系统上会询问你的研究方向或者研究领域是什么。是历史,文学,还是语言?根据在美国读东亚研究的学生来说,大多数的教授和研究生选择文学,历史,语言学和政治学作为研究方向。总而言之,就是先选择一个具体的人文或社会科学领域,再将研究范围聚焦于东亚区域。比如19世纪文学在东亚研究中就对应中国19世纪文学,日本19世纪文学等。

了解这点对选择学校和导师也非常重要。虽然开设东亚研究的学校众多,但是每个学校有各自的侧重点和特长。传统名校比如哈佛,普林斯顿,一般都专长东亚历史和东亚文学。其他学校如俄亥俄州立大学在东亚语言学方向就很强,UIUC则是语言学,文学,历史,宗教各个方向均衡发展。

由于东亚系的跨学科性,它在学生培养上非常强调跨专业和跨文化。很多学校的东亚系,比如UIUC和俄亥俄州立大学都将学习第二种东亚语言和文化作为毕业要求。比如你是中国人,要毕业就必须通过至少一门其他东亚语言比如韩语或日语的考试,而且必须选修一些专业方向以外的课程。

如何写准备申请材料?

东亚研究的申请中,PS个人陈述和Writing Sample是比较重要的文书。

PS的准备。如何结合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在PS里展现个人独有的一面,在学习、写作、研究等方面能力或者潜力。对这个专业的申请,PS显得更加至关重要,那种从头到尾按时间顺序的叙述或者是对自己经历的罗列的PS,完全没有价值。没有一定的深度,没有自己真实的体会,没有对未来明确的思路计划,可以说对申请是非常不利的。

另外,Writing Sample最主要的作用是体现你的写作能力和英语水平。Writing Sample的选题如果能切合教授的研究方向当然最好,但是并非需要完全切合。东亚系本身就是一个跨专业的集合,想要完全对应导师的研究方向比较难,只要大方向对了就行了。

其实往往找到一个好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光看选题就可以看出一个人做研究的潜质。这个选题是否新颖,是否热门,是否有研究价值,是否在你能力范围之内。其次是逻辑,这是论文的核心。你的数据如何支持的你论据,是因果关系还是相关关系,你如何解释与你结论不符的论据?再次是论文格式,尤其是参考文献的引用,很多人认为这些无关痛痒,但恰恰是见微知著,小处见功夫。论文格式上有许多琐碎的要求,比如什么时候用斜体,什么时候用逗号。只有真正用心的人才会密切注意。最后就是英文写作能力,比如对学术词汇的驾驭能力,文体是否正式,措辞是否准确,有没有拼写错误。

如果有意向申请东亚研究,以下一些阅读材料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专业方面要读最经典的书。如果对语言学感兴趣,一定要读赵元任的《中国话的文法》(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

英文写作方面有一本The elements of style,号称英文写作圣经,可以指导你写出简练的语句。

二语习得:Ortega, L. 2009.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语言学:

Steven Pinker. 2003. The Language Instinct: The New Science of Language and Mind

Packard, Jerome Lee. 2000. The morphology of Chinese: a linguistic and cognitive approach.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自然语言处理:

Jurafsky, Daniel and James H. Martin.2000. Speech and language processing: an introduction to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nd speech recognition. N.J. : Prentice Hall.

© 北京森培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powered by GitbookLast Edited: 2017-05-25 10:15:50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