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拥有的美国留学DIY与选校方法

文/赵建军

美国留学,在学校的申请数量上,我见过各种各样的情况。有人就像凤凰一样,“非松实不食,非醴泉不饮,非梧桐不栖”,除了自己认准的几个学校,其他的一律不予考虑;有些人恰恰相反,申请起学校来漫天撒网,自己就像个羊倌儿,反正一只羊也是赶,两只羊也是放,何况现在是信息时代,复制粘贴或者群发即可,有枣没枣打三竿子,多发一份就多一份保障,万一像中彩票一样被某个名校录取了呢。有些人甚至都没来得及更换学校的申请信息,说了半天自己立志去A 学校的决心,材料却复制发给了B 学校。

我觉得如果自己很明显会是跑龙套的角色,比如面对一些顶级学校,自身实力又不是特别突出,就没必要分散自己的精力,发一份多余的申请。同样,对于自己看不上的学校也是如此,从大环境上来看,这也是给你后面的申请者一个机会。自己100% 不会考虑的学校,却偏偏要递上一份材料,纯粹是为了求得心理安慰,或者虚荣心的满足。但你的这份成就感可能是建立在很多人痛苦之上的。这种情况多了,也会对中国留学大军的整体形象造成负面影响,真的没有必要。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申请失利的学生,和我谈及教训、感悟时他提到过这点:“自己真不想去的学校就别当作安慰学校了。我申请的时候为了保底申了几所这样的学校,后来觉得自己根本不会去,宁愿待在国内也不会去,所有花在这些学校上的精力和金钱就都白费了。”从那么多学校中圈出自己心仪的几所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可参照专业方向、排名,等等,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按不同类别列一些排名,比如你最想去的前五所,你把握最大的前五所,可以接受的、用来保底的几所。这样的排名会让你心中有数,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分配时间和精力。

选校DIY可以通过几个标准用排除法筛选学校,先下载一份TOP100的名单(当然,要根据个人情况),根据以下几个标准做一个初步的筛选:

(1)GT 成绩要求,这个很容易操作;

(2)自己的目标专业和学位学校是否开设;

(3)申请的时限;(4)学校的录取数据。

(5)如果家庭经济承受上有要求,要看看Financial aid是否能满足。

一般来讲,如果有了清晰的定位,是能够筛选掉一部分院校的,剩下的一定是更适合自己的学校。这虽然是比较笨的方法,却不会让你漏掉适合自己的项目,对于DIY 的申请者来说,我认为这样比较保险。如果剩余学校范围还是过大,就要更加精准的给自己定位,再筛掉一部分学校。

在选校数量上,我认为应该以10到15所左右为宜。我建议应该将选出的学校简单划分成若干档:最理想的、主要申请的和保底的。一般可以从最后的申请结果评判出当初的申请是否正确:如果全部被拒,说明当初自己没有考虑自身背景,这是错误的;如果自己申请的所有学校都发了录取,说明你自己的定位失误,目标定得太低了。统计学上有一个概念是正态分布,申请学校的层次也应该保持正态分布,这样的申请才是正常的。

如果接到了几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不打算去的学校早点拒掉,空出位置给后面的同学们。在告知学校不去时,表达方式也尽量诚恳一些。而且看看每年这些前赴后继的中国申请者们,你的表现也是全体中国学生形象的组成部分,也是客观上帮助大家。

© 北京森培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powered by GitbookLast Edited: 2017-05-25 10:15:50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