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应该怎么写?

什么是CV,什么是Resume,有区别吗? 简历在文书中应该花多少时间? 简历哪些东西要写,哪些东西不用写? 一项经历,应该从哪些角度去展现?

首先大家要弄清楚CV和Resume有啥区别。大家先看下面一段话: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resume and a curriculum vitae? A resume is a short document that summarizes qualifications, including education, experience, skills and other items related to a job search. A CV is a special type of resume traditionally used for positions in academia, research, or grants. Like the resume, the CV summarizes education, accomplishments, and professional expertise. Specifically, a CV should highlight teaching experience, research work, publications, service or committee work, and professional presentations.

总的来说,Resume是侧重求职方面的技能,CV更侧重学术领域,在北美习惯上用Resume比较多一些,在欧洲,用CV多一些。

在申请中,大家只要知道:如果学校说CV,你们就用CV作为文件名,学校的Checklist叫Resume,那你们就把名字改成Resume。从常规逻辑来说,CV应该更符合我们申请的属性,但是Resume也可以.比如申请PhD,其实也是有工作的性质(博士其实就是帮老板干活儿的),大家能知道这些,就足够了。

CV,3封RL,1个PS这个组合中,简历在文书中到底该花多少时间?

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呢,我接触了这么多年的学生,很多人都会把简历当作一个最快处理的文件,在整个文书中花费时间精力最少,甚至比一封推荐信都要少的时间和精力去做文书。但事实上,教授拿到整个申请材料,他们第一眼看到的应该是你的简历,而不是你的PS和推荐信,这个决定你在教授眼中的第一印象的简历能在50%以上的比例上决定你是否能被录取了。这么重要的文件,大家这么忽视它,是极不明智的。在整个简历的写作过程中,我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花费的心思,通常不会比PS少多少。因此,我把这部分单独拉出来强调,目的是想让大家客观的意识到简历对于大家来说有多重要,千万不要忽视它。

刚才有人问:那我们可以写着cv的内容 文件名是resume吗?我说是个好问题。为什么呢?因为对于大家来说,大家真正要考虑的是这个文件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应该怎么理解这个文件。我先说说一般人会在简历里有的几种状态:

1、别人写的,我就应该要写;

2、写完了事,就是对经历的陈列嘛;

3、从自己的角度去概括。

所以在这部分我想给大家强调,如果你发现有这三种情况的时候,就要非常非常的小心了。还是用我一贯强调的以终为始的思维方式去思考,这个东西是做什么用呢?是帮助录取委员会或者教授,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申请人有一个梗概的了解,既然这样,到底什么东西应该写什么东西不应该写呢?

其实,你们会发现,从来都没有任何一个学校,会在他们的网站陈列说简历应该写什么东西。很多学校都会告诉你PS需要写什么内容,但都没有说过简历如何写。所以没有任何一个东西一定要百分之百全部在里面写,我们分析的唯一一个标准就是我这样的经历中,什么东西是教授比较关注的,同时什么东西值得我在简历上展示出来的。我经常打一个比方,如果整个文书树立起来是一个人的话,那么简历就相当于一个人的骨架结构,它会决定你这个人有多高,手有多长,脚有多长。如果对方需要的是一个身强体壮的人,比如一米八以上,如果你身高是一米六的话,那么基本上你已经被淘汰了,无论你有多漂亮,或者有多英俊。

所以写简历的目的就应该是:能够让录取委员会看到我想让他们看到的他们关注的东西。有点拗口,但怎么理解这句话呢?首先我们应该想想,对方既然是在招学生,核心点就是他们应该一定关注这个学生要到我的Program来学习的话,他应该具备一定的能力和素质,那么他们应该在申请材料里关注这些东西。同时呢,他们会有一些标准判断学生的能力是否OK。所以我们在简历里面要体现“他们关注的,我们身上很好的东西”,同时我们要以他们期望的方式去展现给他们看。而不是一味展示我们自己认为觉得好的东西。

有点不好理解,举个例子,一般来说,我们在申请过程中教育经历是我们简历里不可避免的,但是教育经历我们该怎么写呢?很多人会包含你来自哪个大学,你的专业是什么,GPA是多少,你的年级排名是多少。但从来没有人说GPA就一定要写,也没人说,GPA应该以什么形式写。假如说你的GPA低于3.2的话,这样的GPA毫无疑问,在绝大多数申请人中是没有优势的,但是你如果在刚开始的地方很直观的告诉教授,我的GPA很烂,这个第一印象一旦形成的时候,后面除非特别出彩,才有可能颠覆教授对你的印象,这是很难的。我们就可以考虑不写。如果你总GPA不好,和申请方向相关的课好,那么你可以把这部分核心课程的表现列出来,形成一个印象:我专业知识很扎实。

如果你是转专业的时候,在你的教育背景里教授会关注你什么东西呢?你如果一味把你之前那个专业里头的成就在简历里花大篇幅的去写的话,教授自然会得出一个结论:虽然你很优秀,但是你不适合我的需求。教授非常关心你的知识结构,你之前大概学了什么东西,我的Program需要你学的东西你学了多少。他们会从你的教育经历,成绩单里去关注这方面的信息,如果你的专业和他的需求有一定差异的时候,你就可以通过你的course work,你的科研经历,背景这部分来解决这个问题。按理说,常规情况下,我们不应该把我们的课程陈列在简历里面,因为简历篇幅好宝贵,很有限的。但事实上,假如你存在这方面弱点的话,你就要通过一个有效的方式,通过一些核心课程的展示,让教授很快的发现,他需要的一些东西其实你是有的。这么做,也是有意义的。

总结来说:简历应该体现自己的教育背景,与申请Program很相关的学术经历和非学术经历。学术经历,不要片面理解为Research,比如你申请商科,商科相关的工作,其实也可以归类为学术。我说的非学术的,大家可以理解为非专业申请相关的一些经历,直观形式就是:教育经历,预申请方向相关的科研/工作/实习/Project经历,以及看似不相关,但是实际上对体现申请人的软实力有关的一些东西。

非学术这个不好理解,我解释一下。大家只要把握住我之前一再强调的,申请的这个Program他最关注的能力和素质的时候,你们就应该明白,即使是跟专业看起来是不相关的东西,也有可能在简历里面体现,给大家举个例子,之前被Umich的EE录取的那个学生,他的简历里提到了他围棋的经历,而且做了比较多的强化,但他的奖项和课外活动这两部分除了专业相关的东西之外,别的什么课外活动的东西都没写,就写了围棋的经历和围棋的奖项,而且花了比较多的篇幅去诠释这个东西,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呢?因为我很清楚的知道,他下围棋的经历,对于他的耐心,宏观的逻辑思维,全面思考的能力和素质是很有影响的,确实实际上对他带来很大的帮助,在他专业学习里也是有影响的,因为他围棋下了很长的时间,其实接近于Professional水平了,那他的这个能力和素质——逻辑思维能力,宏观思维,有耐性,对他学习IC(集成电路)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他的简历就体现两点:学术能力,围棋经历,我希望给教授留下的一个印象就是:一个很会下围棋的专业能力突出的男孩儿(我在PS里也去呼应了这个部分,强化这个印象)。因此简历写作的时候唯一一个核心的不变的东西就是:我们写出来的东西是教授想看到的东西,是对我们申请这个Program有用的东西,要么能够体现我的能力和水平,要么能体现我的知识结构。

大家牢记:简历内容的写作两个永远问自己的问题:

1、这个东西对体现我要申请的方向的知识结构有用吗?

2、能证明我的能力吗?

所以,要解决我刚才说的简历的写作误区的第一条,要注意的就是,不在乎别人写什么,而问自己,应写什么——看我申请材料的教授想看到什么。没有什么一定是要写的。

第三个误区,其实也要靠这个原则来克服。

很多写东西的时候,只想去写,我干过什么,我有多牛,从来不去问:我这个Program,需要什么能力?

这个问题不仅仅在申请上,你们未来调工作的时候也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所有的人都不关心你有多牛,而关心的是你能干什么。

比如说,我一个学生年初从西北大学找工作的时候,很切身的一个体会,他开始的时候总想证明自己多么牛,但后来发现企业根本不关注这些东西,于是他换了一种方式,他考虑的是你需要的是什么,我的经历和背景中哪些是可以跟你沾边的,当他换成这样的思维方式的时候,对方的面试官就很愿意和他聊。所以大家做申请或者以后做事情的时候,都要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我申请这个Program它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能力,这些东西哪些是我很突出的,哪些是我不突出,我达标没达标。

所以大家做申请的时候,都要不断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申请这个Program到底需要什么能力,这些能力中哪些是我比较自信的,哪些是我没有达标的。

问:要不要考虑你能给教授或学院带来什么?西方招聘的时候爱问这个。

这个问题的核心思路还是我刚才强调的,对方不仅仅需要你牛,还需要你知不知道我需要你做什么,你能不能做好我需要你做的事情,如果你连对方要你做什么都不知道的话,那么第一你没有花很多时间去了解这个工作,第二你不能够明白我要你做的事情的话,你能否做好也是个问题。

问:如果program做的不是很成功,但是通过它的确提升了自己相关的能力呢?

这个问题比较好,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讲的一个核心的点。

一项经历到底应该从什么角度去写。看起来一个实验失败了,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失败了呢?或者意味着我们没能力呢?其实不然,美国人很清楚,在这个年龄段比拼的不是成成就,而是潜力。所以他们会在乎你在这个项目里面到底做了什么事,因为他们会通过事情的水平判断你的水平。所以如果你能把你的能力通过这件事来表达清楚,那么你就很自然的被教授注意到你相关的实力和水平。所以说不是有了成就就一定是最好的。有了成就我可以用一个很好的方式把它呈现出来,但没有成就并不代表不可以用。

所以大家在考虑一个项目的呈现的时候,一定要花很多心思,这里我要强调一个点,就是把经历做一个陈列是不够的,你们需要换一个角度去想,教授期望的是通过事情看到你相关的能力和素质,那么我们就需要认真的问自己,在这个项目中我到底学到了什么,哪些能力得到了锻炼,它是通过什么样的事情得到了锻炼,这个事情我通过什么方式来概况可以让教授看到这一点,让教授通过对于条目的描写,对我这方面的素质有一个很好的评价。

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我在挑选一个咨询师的时候,我不会看他申了多少所牛校,我会看这个案例1、学生是什么样的背景;2、你在这个过程中做了什么事,你认为你做的工作对学生的申请起到什么帮助。只有这样,才能看到一个咨询顾问的能力的核心点。仅仅有牛校录取,并不能证明这个咨询师有实力。

在你们的简历中也是一样的,你有一篇paper并不代表你科研能能力很好,没有paper的人可能是运气不好,有些教授在拿诺贝尔之前,其实并没有很大的名气,这点其实美国人是很清楚的。

所以说,简历中每项经历,不是简单的陈列,而是出于对自己的客观定位,对申请Program的了解写出来的

然后再说一下,简历的一些常见需要注意的问题

篇幅,1-2页如果经历很丰富,那么2页,否则用1页。商科类,更倾向于1页。再有奖项写作时,要用一个老美能看懂的方式,而不要用一些硬翻的方式。虽然老美现在知道三好学生大概是什么意思,但是还有很多东西是不知道的。

另外一个非常需要注意的技巧就是:要给出参考系。比如一个项目,不是列出项目名称就可以了,而是要想,怎么可以证明自己的实力呢?是863项目?还是NSF项目?是世界500强的实习,还是某个国内最牛逼的企业的实习?如果是国内的,不那么知名的,我们列出哪几个信息点,可以让人感受到这个企业的水平呢?比如一个研究项目,不是863,那么我们可以从拿到的funding金额角度考虑。总之,就是能够给对方一个参考系。在不说谎的情况下,尽可能的证明自己很牛。

还有,简历的排版,慎用花哨的模版。当你没把握的时候,就别追求新颖,弄不好会画蛇添足;字体,我比较习惯用学校网站的字体,字号尽量控制在12以下。不同学校不一样,最保险的就是时代新罗马和word默认字体,比较安全。但无论选那种字体,简历整体字体一定要保持一致。标题和内容可以稍微不一致。如果同一个内容有两种不同字体,那么就是态度非常不严谨的表现,对申请会有大大的减分。

另外,对齐,排版非常重要,如果会用latex,最好;不会,有个最简单实用的,就是用word表格画好,最后隐去所有框线就好。

简历是第一印象,所以千万千万不要忽视

最后,补一句:简历,别想着定稿,总共就那么些字,写并不难,难的是布局。一般来说是倒叙方式,但是各位一定要思考:我最重要的亮点是什么?这种东西,一定要放在简历的教育经历下面的那项,那是教授们最关注的地方。

是否按照能力类别归类,要看篇幅,申请的项目。首先,这个是比较少用的。因此如果要用,就要能够达到你的预期效果

页眉页脚那个位置的内容,不要放核心内容,放配合性的内容,不需要认真看就能理解的比较好。

问:像我这种转专业的,是不是就要从能力角度写我现在做的program?

其实无论那种申请,能力是关心的核心点,因此你必须要把自己需要对方看到的能力很好的展现出来,这是根本要求。

在职也一样,如果你觉得在职经历不足够展现需要的经历,那么,就把别的经历中可以展现的事情,写出来。

而且工作经历,不是陈列,还是我强调的,得从证明你应该证明的能力的角度去写,比如你申请的科研方向和你之前的方向不相关,怎么办?重点去写你做实验的能力,写你写paper的能力,写你申请funding的经历,至于具体做的是什么其实就不那么重要了。能够让教授明白有一定水平就行。

这里补充一句,大家都要注意的点:教授们很厉害,会从整体逻辑去判断一个人,所以别耍小聪明。如果你一个小本,弄一堆很水的东西,会容易给人华而不实的感觉,所以合理是最重要的。别过于浮夸,要么就不写,要写就要尽量写出彩,比如我刚刚说的那个围棋的例子,我就标出他有十年多的围棋训练经历,不是只陈列一个:我会围棋。

(曹贤水)

© 北京森培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powered by GitbookLast Edited: 2017-05-25 10:15:50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