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信的提交流程和写作及注意事项
中国教授写推荐信的特点,推荐信的提交流程是怎么样的,我们该怎么做,推荐信的长短,素材搜集整理,写作技巧,推荐信的格式是怎样的?我们排版时应该注意什么?
中国教授写推荐信的特点,大多数教授都不会自己动笔去写,都是学生自己写,所以这是大家应该注意的。这里面也会分成几类:如果教授特别好说话,什么都无所谓,这种情况好处是大家都可以hold住整个过程,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缺点就是教授不会提供任何意见,在专业度方面会有一些问题;还有一些教授跟学生关系比较好的话,他会提供一些修改或者反馈意见;最牛的教授,有国外经历,比较认可美国这种招生思路,对于推荐信的含金量的诚信度和客观度很在意,这部分教授会自己写,甚至有些教授都不给学生看的,跟美国教授是一样的。
我们先说完全自己写的这种情况。这部分一定要注意,我之前强调过,美国人看推荐信的时候,不但要看论点,还要看论据的。自己写推荐信往往会出现写的过于细,甚至老师一天工作几个小时,吃什么饭,每天解决多少bug,写的非常清楚,这种问题,一看就不是出自教授之手。自己写的时候,除了全教授自己写的话,多数同学在写推荐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清楚,你写的东西,在教授看来,内容是否与教授身份相符,因为这是一个教授在跟另一个教授说东西,所以教授不可能知道所有细节,他描述的方式,总结,概括,举例一定要对得起教授的身份的。举个比较好理解的例子,如果一个教授跟美国教授说这个孩子二元一次方程解的很好,很快就能解出来,但对方会觉得这个教授很low啊,这是教授吗?但这些年有太多学生出现这种问题。所以大家在自己写推荐信的时候,即使是教授什么都不管,我还是建议大家,在事例选择的时候,按照我之前课上说的,先把自己的核心特点梳理出来,然后选择事例,然后再想我这个事例够不够调性,够不够水准,能够反映出我相关的能力,而且这个话教授这样说到底合理不合理?
如果全是教授自己写的话,跟美国教授没太大差异,你得有足够多的表现。在这里提醒一点:你要尽可能把自己能提供给教授的素材,PS,简历,你所做过的事情,一些想法等你可以作为素材提供给教授,帮助教授更全面的了解你的情况。这样他可能能写的点更多一些。但凡这种水平的教授都比较忙,你能帮他节省时间的话,对于你自己来说就是一件好事情。
教授修改这种情况,大家一定要注意,在确定推荐人的时候,他会改到什么程度。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这个教授比较有水平,对美国那边的情况也比较了解,你写的不好,他帮你改好了,尽量能符合那边的情况;第二种情况是一些教授真不懂美国怎么写推荐信,他改完的东西可能还不如你自己写的,这种情况就很要命了。
所以在推荐信的写作过程中,第一步就是把候选推荐人列出来,看看谁是主要推荐人,辅助的,补充的,把这些候选人排完序之后,先跟教授沟通一下,这里跟后面的提交流程思路是一样的,这部分确定的是推荐信的写作流程,到底是我们写他改,还是我们写我们提交,还是他自己写,这个一定要确定清楚。第二步,确定提交是我们自己操作,还是他自己操作。如果是我们自己操作就放心了,如果是他自己提交的话,这就要特别谨慎了,你们一定要跟以前的学长打听一下,这个教授以前做推荐人的时候靠谱不靠谱,会不会耽误申请,真的有教授忙的时候你找不到他,最后推荐信死活不能提交,你的资料死活不能全,死活不能到下一步,这个时候就欲哭无泪了。所以定推荐人的时候,一定把前期工作做到位。不然的话,有些教授开始同意写,后来又反悔不写了,你一方面自己白写半天,另一方面特别耽误事,如果到后期出现这种幺蛾子,你哭都来不及。
讲完中国教授写推荐信的特点,接下来把提交流程给大家说一下。
一般来说,现在绝大多数学校的推荐信都是网推,除了加拿大部分学校,如果教授没有edu邮箱的时候,他们会要求把纸质的推荐信邮寄过去。药学院的一些program他们还比较落后,因为这类项目中国人申请的不多,量不多的时候他们还在沿用好多年前的纸质推荐信,这种情况下,你要认真阅读学校官网的申请流程是要纸质的还是online。纸质的推荐信现在比较少,我大概说一下,把信写完,用官方的title纸打印出来,然后签字,封到信封里,然后封口签字,信封也最好用学校的信封,跟成绩单一样的那种。
接下来我主要讲在线的推荐信。在线提交的流程绝大多数都是在网申里面,学校会让你把推荐人的基本信息,姓名,邮箱一些基本信息,填完之后,你去发送邀请,系统会给推荐人发一个链接,邮件里会有登录地址,用户名和密码(有些学校这些信息是分开发的), 其实在线就是推荐信就是把以前的纸质文件在线化了,推荐人登录后,填写跟被推荐人的关系,比如什么时候认识的,然后自己的title,做的复杂一些的会问一些问题,做一些点评,最后是对一些能力做出打分,你认为被推荐人的各项能力大概能排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然后录入推荐信,最后提交就可以了,一旦提交就不能改了。这里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一,要尽量用edu后缀的邮箱;二、打分的时候,学校问问题的时候,千万别偷懒,很多中介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比如系统问你觉得推荐人什么方面比较好,然后很多顾问怕麻烦,就空着不填,或者让去看推荐信,一个教授这样还可以,如果三个教授都这样的话,这就是态度问题。如果打分全部都是最好,最高的级别的话,如top2%,这种情况大家千万不要太过于自信,这种小细节大家千万不要忽视它,申请是一个整体的感觉,你提交的东西得和学生的整体实力相符,如果教授看完你的托福,GPA之后觉得你的能力没有简历里写的那么强,就会认为你在推荐信里打分一点都不客观的话。我的建议是,一定要按照你的真实情况打分,你可以适当的放大一定的级别,比如放大5%。你所有的能力其实是有强有弱的,这样打分的成绩才是一个比较合理的状态。所以这种细节也是能反映出态度的。
然后再说一下推荐信的长短,素材的收集的写作技巧。
一般来说,如果你们见过国外的教授写的推荐信的话,基本不会太长,除非是教授特别喜欢的这种学生,能写到七八百的英文。绝大多数教授给一个本科生能写的推荐信都在一页纸,所以不管本科生还是研究生你的推荐信能控制在一页纸是很合理的篇幅,换算成字数的话,如果是中文的话,应该是在700字上下,英文是大概是400-500字,应该是合理的篇幅,如果再长就要慎重了。但是我会建议三封推荐信要有一定的差异,最了解你的主推荐人,比如你的项目导师,或者说你的直接领导,他们是非常了解你的,那这种情况下,你的推荐信算上页眉,title,后面的署名的话,很容易要超过两页,所以对于主推荐人的话,写到两页也可以,不要三封推荐信,无论从长短,布局,排版全是一直的,就非常有问题了。
关于素材搜集整理这部分是重点,是写作技巧的核心环节。最终对方关心的是你要用论据证明你的论点。在素材搜集的时候,可以把你们专业领域里面最需要具备的能力列举出来,对方最看重哪些,然后再看这些主要的方面你在哪方面最强。比如你要学商科,那么你的领导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快速学习能力就非常重要,尤其是领导力。有些人是天生擅长做领导的,有些人是天生适合做配合,这时你只要团队合作能力作为你的核心特点,你从沟通协调等方面,体现一定的领导力就可以了。这部分要强调的核心思想是一定要写出一个真真正正符合自己的特点,我永远相信一句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成功受非常多的因素印象,国内的学生经常有一个问题,所有的好学生都是长的一样的,换个名字就可以了。其实不是这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在某个方面别人不具备的优势,因此,申请的时候,只要你大的块是正确的,就不要去想什么你“以为”的那种模式,就看自己的核心优势在哪。一旦你找到自己的核心优势,你就不会担心你没有东西可写,反之,你明明没有创新能力,非要把自己写的很有创造力,去哪找这些例子呢?创造力不强,但韧性很强,也是可以的啊,这种创造力强,韧性又强的人毕竟是少数。你这方面弱一些,另外一面强一些,那么我可以看看另外一面哪些东西可以更好的发挥我的优势,这些优势可以在什么地方体现出来,这样也是可以的。没有一个所谓的最好的完美的申请人,你只要有你的特点,有你的个性就可以了,能力达标,再有自己的特点就可以了。所以素材写作的核心就是一定要写真真正正的,真实的自己的。
第二个核心技巧可能会难一些,通过写文书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我们在指导学生申请的时候,不会等到九、十月份才开始写文书的,从五六月份就开始了,原因很简单,你刚开始第一遍把问卷给学生的时候,你会发现,学生不知道该填什么,所有的东西都感觉没事可说。但实际上,你把问题都列出来的时候,比如研究生申请时人家非常关注你在这个领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这方面你除了上课好像没干别的事情,那你想体现你对这个领域掌握的程度是很难的,那这个时候你就要想,不要等到九十月份,你现在就可以看哪几个点你没有,那就需要抓紧时间加强,经典教材是什么,最核心的软件是什么,我一定要具备的知识结构是哪些。然后根据这些问题去加强自己该加强的方面。当你围绕这样的思路去补充你的背景的时候,1.0的时候,你的素材会很空很空,越往后的话,你对专业接触的越来越深,可举的例子也会越来越多。之前我们讲过,我们不要把它理解为背景提升,而是竞争力提升,而是你在这个领域的竞争力如何去提升。如果你按照这种思路去写推荐信,或者PS等,最后出来的东西不是一纸文书,而是你在这个过程中,会对自己有一个全新的回顾定位和认识,这个过程是你在申请过程中非常非常重要的。
第三个技巧是比较难把握的:把自己有可能实现的水准在目前还不具备的时候先写上。当你整理素材,把这些技巧列出来的时候,你问下自己,你的素材够不够给力,如果说不够给力,不最能证明你在这个领域的动手能力的。然后找这个领域最能证明动手能力的事例。如果你现在还没有,那么现在就去做,我现在还不能百分之百达到的时候,我就朝这个方向去努力,尤其是到后期,到九十月份的时候,你会发现你还不能达到这样的状态,但是你知道这个状态你是可以实现的,那你就可以把这个例子先写到这部分,证明某事情里面,你可以证明你如何牛,这个funding你现在把申请投上去了,还没拿下来,如果你基本有个六层次的把握,这个时候你就可以用推荐人的身份说这个学生申funding,他申请了什么项目,可以拿到funding,用一个不太说谎的方式去把这个东西呈现出来,就是你一定能实现的,这个素材就会给力。素材是一个客观标准,教授通过这个标准给你做一个评价,你到底属于什么水平。如果你们按照第三个技巧去做,就能实现第二个写作技巧里面所说的,你的能力真的会得到提升的。
这几个写作技巧大家都需要非常认真的去体会一下,具体动笔要写的时候,最核心的就是要对自己有个真正的认识,同时要客观一些,写完一遍,先别着急给,过一段时间,同时你可以写另外一个,一两周后,你再翻过来快速看一遍,你觉得这个东西是否适合教授的身份,例子够不够牛,一篇推荐信在五分钟内看完,你会得出什么结论。再进行下一步的修改升级就会比较好些。
接下来再说下推荐信的格式。我回头给大家发一些老外教授写推荐信的一些情况,大家可以看看他们怎么排版的,其实不要觉得这个东西有多神秘,你们可以看下美国大学的网站上,或者宣传材料上,都差不多是同样的排版,大体的思路都雷同。所以,记住它是一封信,它是一个客观的东西,也需要身份识别的一个状态,所以在推荐信写完之后排版的时候,要主要几个问题:1、符合信的格式;2、看起来比较正式,不要太花俏,你们可以看看国外这些教授的页眉页脚就可以了,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如果你三个教授都是同一个学校的时候,布局都完全一样的时候也不好,同样是教授写的,排版也是不一样的,英国的美国的也不一样,不同学校排版都不一样。即使是一封信,教授也都有自己的风格,你只要保证大原则是不奇怪的,符合推荐信的原则,具备一定的可辨识性就可以了。
一般来说,推荐信的段落。开头段,通常用:Dear Sir or Madam,To Whom It May Concern这种称呼开头,第一段内容基本上是写我写这封信的目的是做什么,或者说介绍下我是谁,我和推荐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认识的,我很高兴给他做推荐之类的介绍一个背景;然后第二、三、四段做论点,我觉得他的什么能力有优势,然后再展开说,然后再总结,综上所述,我是强烈推荐,还是毫无保留推荐,推荐,还是有保留推荐,一般来说我们自己写不会写有保留的推荐。
我之前之所以让大家梳理出五个左右的点呢,这样的话,三个核心点,然后另外两个点在次推荐信里面写两个主点,在补充1-2个副点,另外两封写两个主点,再补充一个左右的福点,主推荐信一般写三个主点就差不多,最后搭配起来是比较合理的。只不过大家站在不同的场景上去说的话,看到的事情是不一样的,你稍微变通一下就可以了,但思路应该是差不多的,千万不要机械的copy这几个点。那样的话就会给人感觉很假,如果教授明明看不到你这方面的能力的话,那就很有问题,而且教授一定要从专业方面进行能力进行评价,个人素质这部分要评价,但更有含金量和说服力的话是从专业方面的评价。推荐信最终的结论是我认为这个学生能够胜任你这个program的要求的,那这是我们最终要证明的结论,那你要给出具体的理由,这个学生到底在哪方面比较好,可以让我判定他是能够胜任你的program。
这里面我再给大家一个比较重要的建议。推荐信在写的时候,尽可能给对方找一个参考系,这样有利于帮助美国教授判别你的情况。比如说我要写一个学生基础知识扎实的时候,美国推荐信基本上会有百分比,你可以这样写:这个学生的某能力和我之前被某个学校录取的学生他现在什么情况,这方面的能力相比怎么样,这样的话就很容易让美国教授判断这个学生的能力和美国某学校某学生能力是一样的,他就能行程这样一个概念了。
问:三封信论点最好是一致的还是各不相同的好?
其实刚才讲5个特点如何写作的时候就已经讲到了。没有必要刻意一致,也没有必要刻意不一致。核心原则就是推荐信一定是站在对方教授的角度和你接触的情况来看是否符合逻辑。在这个基础之上,都能看到你在科研部分的表现之后,那就看你什么具体的事情来说就是了。但是表达的方式上,你可以用相似的文字描述即可。
问:可以请刚从美国归来,比熟悉美国硕士教育申请的年轻老师写,还是老教授写好?
其实没有哪个特别好,各有利弊,总体情况来说,如果年轻老师水平基本够的话就可以了,只要不是老教授在国际上很有声誉的话,年轻的反而会更有优势的,他比较了解美国的形式,也比较容易拿他在美国见到的那些学生做对比。
其实还是要有主推荐人和副推荐人,如果你的三个推荐人都是职称比较低的职称的话,就不太好了。比如你主推荐人写的最细致的,对你最了解的就用年轻的教授,你只要其他两封中规中矩就行了。
(曹贤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