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你,我的低GPA
最近在知乎上总有人问我:我本科GPA很低(不到80分),是不是出国没希望了?我打算出国读博士,可不可以通过读研拿高GPA,弥补本科GPA的劣势呢?
GPA在很多中国学生中并不会引起太多重视,特别是对于那些非学霸们,由于之前没有想好出国或读研,大学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很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大一大二的“放纵”和“迷茫”,造成了GPA的一落千丈;大三纵有悔过的决心,也已回天乏术~
GPA多少才算低呢?以美国TOP100名校为例,大多数学校对GPA的最低要求是3.0,如果低于3.0,便是硬伤了;如果低于3.5,也只能算一般,没有太大的竞争力;美国TOP30名校录取的学生的平均GPA在3.5以上,有个别低的,也肯定是其他方面有闪光点。美国学校对GPA的重视程度,远非国内院校能比,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美国,一个学生的GPA不只是最后的考试成绩,你的课堂表现、家庭作业等等都占有非常重要的比重,它是一个学生学习能力的综合得分,所以招生官在选拔学生时,非常看重学生的GPA 。
好了,再说一下怎么拯救GPA。国内有些院校对学生真的是非常nice,你某一门没考好?没关系,学校允许你重修,最人性化的是,重修完会给你显示最高的分数,而且在成绩单上绝没有“重修”二字;这类学校简直就是低GPA学生的福音啊,不过据我所知,国内允许重修还不在成绩单上显示“重修”字样的高校越来越少,因为前几年出国的学生有很多重修或删科的,导致GPA虚高,国内院校诚信度严重下滑,现在美国很多院校会要求中国学生成绩单做WES认证,从而避免此类现象的产生。
如果你现在大一或大二,而且你们学校恰巧是不允许重修的,就不要整天想着怎么消除之前的不良记录了,你还有时间,尽全力把后面的GPA提升上去。在国外一般大三大四才涉及到专业课,所以后两年的专业课成绩比之前的更重要,如果你有一个漂亮的专业课成绩,而且大一到大三的成绩呈现递增趋势,而且最后的总GPA不低于3.0,那么个别不重要的单科成绩不会对申请造成太大的影响。如果GPA不低于3.0,软件背景又非常强,那么甚至可以不用在文书中浪费笔墨解释了。
如果你即将毕业,GPA已成定局,计划在国内读研,之后再申请博士,那么研究生期间应该如何规划,来弥补/弱化本科GPA造成的劣势呢?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多。有一点希望大家注意:申请博士,一定会看你本科GPA,你的本科成绩太低,这个事实是不能通过研究生期间的高GPA消除的,它会一直存在,而且招生官也一定会看到。那么是不是就没有办法了呢?其实不然。我们在帮学生做申请时,一直强调“show yourself”,我们可以通过强化自己的优势来淡化弱势,这就比如某些风云人物,当他某方面的成就太夺目耀眼时,人们往往就会忽略他的缺点。那么应该强化哪些优势呢?招生官想看到的而你恰巧有的优势(专业能力/成功潜力),如果现在还不具备,那么在读研期间一定要让自己具备某些能力,最好是能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做出一些成果出来(比如发几篇顶会paper等等),让招生官眼前一亮。当然,教授最看重的不是那些虚的东西,而是你的潜力,你的专业技能,以及能不能成为一名好的科研助手。
我看过很多DIY的学生写的文书,最大的特点是“tell”,没有学会“show”,明明很优秀的一个人,因为在文书中不善于塑造自己,结果全军覆没。在留学申请中也好,在今后的学习或职场中也罢,一定要懂得展示自己,不要总盯着你的弱点;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让它发挥最大的价值,它会帮助你得到越来越多的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实现目标。(袁衍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