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写PS时,我们在写什么?
关于PS写作的内容主要有3个方面
1、PS在录取中的比重?
2、当我们在写PS时,我们在写什么?
3、履历单薄或者经历很多,应该怎么构思?
第一方面PS在申请中的比重
艺术申请中作品集的比重是最大的占60%-70%,其他的就是背景材料,就是平时说的文书,占到30%的比重。PS是文书中比重最大的,所以PS就是文书的重中之重。如何构思自己的PS、怎样阐述自己的故事。ps就是personal statement个人陈述,我们在写PS的时候写的是什么?写的是自己的故事、想法、对未来的期待、规划等等一系列内容。
图片1(参见原千聊直播内PPT图片)
这个内容是我跟一位国外的教授聊天的时候他告诉我的,当他在看学生的个人陈述,他想看到什么?就是我们怎么样才能写一个真实的、不一样的自己,每个人的精力、想法、故事都是不一样,每个人为什么申请学校,有哪些原因,个人特点、他的申请实力,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怎样在短短几百字的PS来呈现出生动的不一样自己是我们要思考的,性格特点不一样、经历不一样、某些观点不一样、读过什么书这些都是可以的。
比如有的学生在大学里的社会活动经历很丰富,比如参加艺术类的社会活动、自闭症儿童的绘画辅导、到农村给当地的孩子支教、举办艺术课堂、艺术展览、公益等等,看到他专注于弱势群体的艺术创作、艺术教育,让他变得很不一样,他的PS里就可以重点突出他对艺术弱势群体的关心。
有的学生是热衷于学术或国际性的活动,比如他在大学时去不同的地方比如欧洲、夏威夷参加学术论坛或辩论、讲座等一系列活动。这让他的履历不一样这样的经历写到PS里同样是非常精彩的。还有的学生没有当志愿者、或参加国际比赛的经历,学习成绩也不是特别好,也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当我们跟她聊天的时候(每个咨询师要给每个学生做很多深入的聊天)发现他专注于很多问题。
比如有的学交互设计的学生专注与人工智能穿戴设备、i watch这些;有的学生虽然申请建筑专业但是对很多方面都感兴趣,比如服装设计、时尚类的,这也让他遍的特别。在ps中不止写了建筑设计还展示了自己设计的服装、首饰等,这又是让他变得不一样的经验。
所以大家要好好思考,一方面自己反思;另一方跟别人聊天。
跟咨询师聊天往深度、广度方面发展。广的意思是按照时间的顺序,高一做过什么、高二做过什么、大学做过什么……可能一时想不起来,但是慢慢梳理,可能有些经历体验自己当时忘记了。然后是挖掘深度,可能从一次这样简单的经历从中体会到一些内容,但是没静下心来体验或交流,这次经历里的沉淀下来的东西自己没挖掘,这就需要跟别人聊天或自己静下心来体会,这个就是使自己很不一样的经历体验,就是广东和深度。
每个人成长的经历体验都不同,所以是特殊的,你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特别的值得书写的经验都没关系,只要深入挖掘,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故事去讲,可以去体现的。
图片2
简单跟大家说两类学生,一是经历简单没有什么可写的,建议这类学生发掘自己的经历,有过什么样的爱好、经历(旅行、厨艺、纹身、调酒、音乐都可以),这时要广泛的挖掘自己的兴趣爱好,为什么喜欢、从中能得到哪些体会、个人情感上的释放、人生问题的思考、都呈现出来兴趣爱好不是简单偶然的。
举个例子有个学生申请本科去美国读钢琴演奏,递交了英格兰音乐学院等音乐典型的学校,沟通的时候没有什么素材,只收集到奖项类的基本内容,但是没有个性化的信息,她自己也比较迷惑。跟她聊过几次后,从疑惑慢慢发现自己也跟其他人不一样的经历。她喜欢做饭,研究中餐、法餐的做法和细节;还有摄影,拍摄生活场景做艺术性的摄影。这些都是艺术相关的,与她的音乐息息相关的,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她的获奖经历不只有中国的获奖经历,还有意大利、美国的比赛或音乐节,这是非常特别的体验。作为中国人为外国人表演他们的曲目等等。对不同地方的感觉,自己各方面的体会,发现美国的艺术氛围是非常好的。
图片3
这是她ps的一个段落,她在做美食研究、摄影的时候发现生活的不同细节,领悟到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口感,就像她的音符不同的组织产生不同的效果。
有的学生经历比较丰富,课外活动比较多,但是组织他的经历他觉得比较困难。怎么样去组织我觉得也是值得跟大家分享的过程。第一个是你的时间的经历,比如小事对你的影响,慢慢的知道自己要追求什么,按照时间顺序慢慢展开。
也可以不按时间顺序,可以按照对专业的理解。通过什么事件开始领悟到专业的意义。比如有学建筑设计的学生一开始并没有太大的热情,但是当他在08年地震后到四川,亲身去看实地的场景,发现建筑与人的关系对他产生很大的触动。这样的经历就可以在ps里强调。他的语言描述让人感同身受,证明他真正的理解到建筑的深层意义,知道建筑对人的生活的深层影响。帮助他在ps里与别人不一样,并且是真情实感,打动道哈佛大学的招生官。哈佛比较强调学生的情感、博爱、对自己的认知,比如自己之前是什么样的生活状态、观念里什么是重要的,但是后面发生什么事对你触动大。当然要谈专业的,未来要实现什么样的价值,不只是出国深造找一份工作。
图片4
图片5
所以经历丰富的学生需要梳理顺序,让招生官看起来容易理解,要有重点的突出一些经历,有的经历一笔带过。这一段是非常关键的段落,从前边的铺垫到后续的阐述职业规划,是她的核心段落。她通过这样的经历得出了他对城市规划的理解,是满足人们的需要、提升人们的幸福感的职业。
这句话放在上下文中可以理解,他从懵懂无知到慢慢接触专业、阅读、与教授沟通、做项目慢慢的达到现在的水平。虽然现在还有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各个方面让他觉得虽然有很多挑战,但是在图纸上画出理想规划方案是他感到最大幸福感的地方,也是这个职业推动他发展的最大的原因。希望大家的ps里也展现这样的经历,逐渐升华的过程。
之前有学生问我ps有没有一个模板、套路可循,我的理解是ps没有捷径,一定深入发掘自己的经历。去国外学习想获得什么、对专业的理解是什么、学校也在寻找他们需要的人,我们也在找符合我们自己的学校,双方合适之后才会考虑给我们机会面试。所以一篇好的ps是逻辑结构清晰的、展现个人独特个性的,让别人能够通过ps能够了解你对未来的期许、发展方向的。像你的内心独白、个人感悟一样的真实经历,不建议学生为了一个ps东拼西凑一个经历,这很容易被招生官看出破绽,还是应该遵循真实的原则。
答疑
1.艺术类文书的侧重点有哪些?
艺术类的文书更注重你对所学专业的热爱,这是非常重要的。这种热爱甚至不只是语言也要通过实际行动来表达,另一种方面是自己的个人特质、描述上表达的。
光热爱不行还有有实力来表达。体现出之前的艺术创作经历、虽然可以创作经历比较少,但是要体现潜力。虽然在高中阶段没有太多创作的经历,但是喜欢某某艺术家、博览群书、经常看艺术展览、对艺术的了解比较多,有信心创作出自己的作品。ps有点像面试时要跟招生官说明非常想录取的、怎样能被录取的需要我们用尽洪荒之力来展示出来的特质。有哪些经历、为什么热爱这专业、对这个专业的想法传递给招生官。
2.文书需要关于艺术的还是综合性的?
要因人而异,而且因申请学校的特点而异。如果是非常全面发展的人,比如有的学生小提琴拉得好,有很好的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有很多的志愿者活动,这样的学生比较综合,可以在文书中体现出来。
但是有的学生可能很专一,不一定参加很多的社会活动有很多的兴趣爱好,但是在自己专业方面有潜心研究的特质。之前有个学生也是作曲专业的,比较宅,爱好打游戏和听音乐会。平时比较沉默但是需要他表达的时候能一语中的说得非常棒。当然他的作品也是非常好的。参加活动可能会分散他的精力,正因为如此他的专一更能让他潜心研究自己的专业,对他反而是优势,这两种学生都是非常优秀的。
另外一点就是因学校而异。综合学校比如哈佛的设计学院是建筑景观城市规划这样的背景,比较喜欢对社会问题有认识、并且立志于服务社会、有世界公民概念的学生。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光要有设计能力而且要有领导力、创新思维能力、交际力,一个成功的人应该是具备这些素质的综合人。这是他们学校的一个比较畸向的价值观。罗德岛设计学院是设计类的哈佛,他的学生每个特点都很突出,学校有很多奇怪的人,但是只要有创意,能够设计出有创意的东西,艺术的院校并不在意是否综合。所以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学校的要求来匹配适合自己的院校。
3.申请得早晚是否会对申请结果有影响?
有的学校设置了提前录取,准备充分的话建议大家申请提前录取。但是如果准备不充分就不建议了,但是也不能排除递交第二轮的时候已经被一些优秀的学生占据了一些名额。第二轮竞争更激烈,但是要给别人展示最好的状态。作品集都是反复去改,没有一个完美的状态,不建议学生非常着急的赶着第一轮去交。
4.艺术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
我自己对艺术管理还是比较乐观的,国外的艺术管理与国内差距十几二十年的时间,国内非常需要这样的人才。工作机会不仅限于画廊,有的学艺术管理的学生去拍卖行、艺术相关的媒体、艺术教育。只要热爱艺术相关的工作,机会还是非常多的。
(以上为刘燕燕艺术直播课程《规划大牛教你如何写出让招生官好感倍增的PS文书》,课程文字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