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留学咨询和中介-水哥谈留学
前几天看到旨蓄在人人上发的照片,能感受到他对新生活的期待~前两天还接到了亚伟打来的电话,跟我“汇报”在Purdue一年的情况。得知他一年来,GPA保持得很好,参加了ISS的各种活动,结交了很多优秀的学长和美国朋友,和朋友开8000多公里去拉斯维加斯感受美国的一部分,终于找到了GF,计划着接下来的考证和其他学习内容,心中实在是很有成就感。便想写些不那么严肃,不那么板着脸教导人的心里话。(虫子童鞋已经不止一次的指出我这个问题了…)
留学咨询顾问,一个经常被国人鄙视、不信任,与“忽悠”、“骗子”等评价常在一起联系的工作,却给我们环美的这些人非常有成就感。
事实上,无论是旨蓄还是亚伟,在他们申请最忙碌压力最大的时候,都产生过这样的质疑:为什么我花了三四万的咨询费,怎么还要做这做那?身边那些找中介的同学或者朋友却什么也不需要做:
托福一次考得不理想还得再考,几万的单词要不断的背;不但上课要认真(为了拿高GPA)还要想方设法找各种能够对申请有利,能够提升自己实力的科研或者实习项目;写文书之前要和咨询师交流讨论到底怎么才能突出自己的优势,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留学的根本目的这种很容易就让你陷入到迷茫之中的问题,咨询师写完初稿之后,还得反复的琢磨,甚至请学长、教授帮着把握所写的内容在专业的深度上是不是够给力;一遍遍看咨询师给自己的学校名单,在通篇大量英文的学校网站了解教授的研究方向、各个Program设置,了解学校的特点,问自己到底喜不喜欢这个学校这个Program….
Why?
既然我们是最在乎学生对我们服务的满意度的,但我们为什么不像中介模式那样,提供“完美而省事”的服务呢?
Because
我们知道:一份付出一份回报
我们知道: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
我们知道:留学之路充满各种挑战,没有足够的warm up,会受伤。
更重要的是,我们知道:术业有专攻
作为咨询师,我们了解各个大学相应Program的录取难度、特点,懂得如何从成百上千所学校中找出容易申请成功的学校。但是我们清楚,没有最好的学校,只有最适合自己的学校,如果学生不知道自己的职业目标是什么,希望从留学当中获得什么,留学之后有什么打算,那么我们就很难告诉学生要如何从我们推荐的学校中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学校(排名,在这个时候,意义不大)。
作为的咨询师,我们了解AO们想从文书中看到什么,如何在不提供公证的情况下去分析学生所提供的材料是否合理、真实。但是我们也清楚,真实的、能够打动学生自己和我们的想法才是最能得到AO们认可的东西,而这需要学生自己首先进行认真的思考,只有加上学生自己的想法,文书才可以做到个性化,才会有自己的魂儿。
作为咨询师,我们了解教授们有多么关注学生的专业实力,懂得对于各个专业用什么方式方法能最好地展现相关实力。但是我们更清楚我们这些咨询师不可能拥有成百上千个专业准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的专业水平,实验需要学生自己做,论文需要学生自己写自己看,实习中遇到的困难需要学生自己解决。
自己的Academic Interest、职业目标、自身的优势和不足、通过留学最想获得的东西、Why USA、Why University、Why Program甚至是Why Professor,这些问题,只有自己去想,才可能想明白。
我们为学生改一封套磁信所花的时间绝大多数情况下要超过自己写一封的时间,但是一个申请季下来,我们的学生基本都能够独立和学校发Email解决签证材料、入学事宜等方面的问题。我们不代替学生填写网申,而是一个个的帮学生检查错误,讲解该怎么填,所以我们的学生到了美国之后能够独立面对选课、SSN、保险等表格的填写工作。
我们不希望我们的学生到了美国之后,难以适应美国的学习,甚至是被勒令退学。
术业有专攻。世界上众多优秀学校的录取要求、难度,学科设置特点,每个不同学科在申请过程中考核的流程、重点,AO们通过什么方式来考察一名学生,留学需要考什么、什么时候考,做什么事情最能证明申请人的竞争力,推荐人的选择要求,推荐信的写作规范和特点,不同学科简历需要侧重的东西,PS要写多长,到底什么应该说,什么不应说,怎么写能把一个人的优点最好的呈现给对方……
这些国外学校花了多年的思考和实践得出的一套考察申请人实力的复杂体系和国内的体系有着巨大的差异,学生们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这些内容,而这些内容一生中很可能只会被用到一次,在这么重大的转折点,花如此宝贵的时间去研究这些内容,值得吗?为什么不请一个有经验的老师来指导自己呢?这样学生就可以集中精力去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做自己的实验,上好对自己很重要的课,读可以提升自己的论文、书籍。这不是无形中让自己比DIY的同学多了时间和精力,可以加强自己的竞争力了吗?花几千甚至上万去上一个月的托福SAT/GRE/GMAT的辅导班被广泛认为是值得的,而这些考试只是申请中占比例不到1/3的因素。所以花几万请个好的咨询老师指导一两年到底值不值这笔帐,应该很好算。
(P.S. 可能真正的问题是大家对咨询到底能不能帮到自己存在疑虑,还有就是能不能找到一个靠谱的咨询师、咨询机构。在这里没有空间做详细论述,我只建议大家去看看http://www.gnac.cn/item/2012-07-11/51682.html 这里的真实案例,和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3097a30100njds.html 中申请常识2中的标蓝文章的提示,自己做判断。)
我曾经在网上看过一篇中介从业人员写的批评咨询模式的文章,说咨询只是忽悠,不办实事,连起码的网申都需要学生自己完成。在这里我不做过多评论,只想用一组数字作说明:目前一名从事咨询工作的咨询师,一年的客户承载量平均只有20-30人就接近极限累得半死,而在中介,这个数字至少是会被翻倍的吧?(我们team里有咨询师是曾经在几个知名的中介工作过的,所以我自认为这个数字对比是很客观的)所以,我只想强调,中介和咨询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服务理念和思路,谁也没偷懒,老板们不会让自己的员工闲着的。
坦率的说,曾经,我对中介是存在这一些鄙视和敌意的,认为服务的技术含量低,更多的是依靠信息不对称获利。也因为我的确见到过很多学生本可以有一条更好的道路可走,但是在中介模式的服务下,走上了一条并不好甚至是很失败的路。但是当我在这个行业里面带了6年,尤其是出来创业之后(创业前我一直从事高端咨询的后期服务,见到的都是高端的学生),我更能理解中介们了。
有很多学生,的的确确,就只适合中介模式:家里有钱,不想努力,讨厌吃苦,只需要镀金,留学是为了逃避现状,而不是主动选择一个更大的挑战。他们不在乎过程,不在乎规则,眼里只有结果。让他们配合参与到申请中,是不可能的。
其实,我知道,绝大多数人,都不会,也不需要过多的了解中介和咨询两种服务模式究竟有什么本质区别:又不是跟我一样把留学当作自己的工作、职业。大家真正在乎的,需要知道的其实就是下面这些东东:
关于中介和咨询的选择:
在这里,我首先想告诉大家,中介模式有自己的价值,现在之所以口碑不是太好,我认为真正的原因不是中介们不靠谱,而是现在的留学服务机构已经进化细分成咨询和传统的中介服务两种模式了。这两种模式与中介资质与否无关,与公司的名字无关,区分的核心点在于——一种做高技术含量的高端服务,一种做比较省事的代理服务。
现在大家基本都有能力判断自己是不是应该上那种可以被代理的学校,所以关于这种我就不多分析了。比较麻烦的是传统的中介机构也会开始做高端的名校的申请,有些是用纯咨询模式,有些还是传统的中介思路。
至于两种模式怎么区分,我之前讨论过很多,在此不多说了。(感兴趣的童鞋可以去看看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3097a30100njds.html 中申请常识2中的文章)
如果没有耐心,或者没时间,那么我再给这些童鞋比较简单的判断模式吧:如果整个服务,你只需要参加标准化考试(如托福、雅思、SAT、GRE等),把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告诉你的服务者,然后就没事了,那么无论这家机构有没有中介资质,叫什么,承诺给你的学校排名是多少,是不是找海外团队帮你写文书那么你将得到的必然是中介服务。如果能够在签约时就确定具体的学校申请名单,那么你将得到的必然是中介服务。
关于后面这句话可能有中介模式的人会质疑咨询,说做了这么多年留学,学生大体情况知道了,还不能定下申请名单,说明你不专业。我的看法是:确实,大体的名单、档次比较好确定,尤其是那些AD水校,真正体现咱们留学服务的价值的是能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需求帮学生冲他真正想去又有点难度的学校。这种申请目标学校,要确定,貌似确实没那么容易。说到这儿,可能又有人说,你说的这个太理想了,没几个人能这么去帮学生的。但是我想说,在咨询模式里,学生和机构利益从服务模式上就是先天无冲突的,在服务中咨询会鼓励学生提自己的想法和需求的,咨询师利用经验给出真正适合学生的建议。这个世界上没人不愿意既赚钱又能得到学生真诚而衷心的感谢的。(这肯定比赚钱了然后被人骂骗子爽)
(P.S.在这里爆,海外名校写手,且不论找不找得到,即使找到了本专业本细节分支的学生,但是服务质量比较难控制:他们都很忙。所以当学生对此部分内容提出质疑的时候,中介国内的顾问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告诉学生,你的文书这么写就很好了,不要改了。)
一不小心,貌似内容又有点褒咨询贬中介的感觉。。。声明一下,我确实没这个意思。还是那句话,不同的模式有不同的特点,大家跟进自己的需求选就好了。
在这里,我给大家一些建议,以帮助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选择:
如果你的核心目的是图省事,那么毫无疑问你应该选择中介模式。你只需要完成考试,提交中介让你给的材料,剩下的事情不用你再管,只要等着拿结果就可以了,而且中介基本可以做到100%给你拿一个录取结果(不管是不是你满意的,但应该是会有的)。
如果你又想图省事,又想拿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录取,那么你有两种选择:1) 要么花常规价格的一倍左右(6-10w),用钱吸引中介竭尽全力帮你做申请(当然,很可能遇见的局面就是作假,你必须做好承担这种风险的心理准备)。2) 不要申请了。这个世界上能够拿出几万块的人太多了,光靠钱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的。
如果你希望在申请过程中成长,不怕吃苦,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挑战自己的极限,那么咨询模式就是最好的选择了。在这过程中,你的咨询师会根据经验来指导你做好需要做的事情,解答你的问题,帮你节省一部分时间,让你能够加强自己的专业实力,在申请中变得更强。同时还能指导你用正确的方法申请,所以拿到比DIY更好的结果是毫不意外的。
但是在这里必须强调,咨询只是外因,不是决定性的,如果你不能信任咨询师,不能很好的配合,那么咨询不是神,你的申请结果就不会比找中介好。
没感觉了,先写这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