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中如何创造让教授了解你的机会
随着美国签证政策的放松,越来越多的申请者重新把目标放回了美国,因此想有一个理想的结果变得更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更加主动,不能等着教授来发现我们,而是应该创造机会去向教授展现自己的特点,从而打动他们。
如何创造机会?浓缩成一句话就是:做得比别人更多,更主动,准备更充分。道理很简单,就像在北京找工作一样:大家都在投简历(网上或者招聘会),投完之后就等待幸运的降临。举个我身边朋友的例子,她是一名本科生,不是设计专业出身,去应聘一家著名广告公司的设计师助理工作。和她竞争的有近300人,多数来自名牌大学的设计专业。看似没有希望的她却没有像那些人一样,去投一份简历完事。在网上以及电话咨询(以客户的身份得到的信息)了解这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其他特点后,她自己做了一个非常有创意的作品(一个小箱子中放了一只彩色的鸡蛋)。拿着这个作品,她找到了公司的HR经理,自信的阐述了自己能力和特点,告诉经理:我是一只具有潜力的‘蛋’,在这个优秀的公司的中,借助这个良好的环境,我将能完全的释放我的能力。(我的文笔不好,描绘不出生动的情节)最后她成为了3个“幸运儿”之一。
事后,经理告诉她,虽然她的作品并不是完美的,但是她新颖的思路和她的自信心给他留下非常不错的印象,为她争取到了展现自己其他的能力的机会。
其实在申请中也是一样,教授其实也是在寻找他想要的人才。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只能通过申请材料对申请者进行判断,如果一名申请者能够通过其他方式让他们记住,那么无疑将对最后的结果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就像我在自己讲座中引用的那个成功获得Cornell全奖学生的Case,如果这名申请者不能通过主动的电话套磁,教授最后根本不会注意到他,也不能对他产生一个具体的印象,对他的能力有所了解。最后也不能拿到他们学校当年最理想的结果。
总结来讲,我们需要通过自己更多的付出去了解教授,得到更多的信息,从而做出一个正确的判断,然后主动创造机会。如果你认为你有能够打动教授的优点,那么就不要犹豫,努力争取机会呈现给教授。
不过对于这个问题,我还是不得不提醒一下大家,看完此文之后,一定要再看看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3097a30100hnm0.html这篇文章后半部分的内容。
因为还有一部分学生,光想着积极了,被功利的目标所蒙蔽,被论坛上的片面信息所误导,忘记了怎么才是正确的积极。
(曹贤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