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专业选校的核心参考因素(二)
文/李坤鹏
学生在选校的时候,还有一种普遍的现象,就是申请者其实并不确定自己未来想学什么,对于职业规划也没有很清楚。
对于这部分人来说,其实,让他们去了解项目,了解学校所提供的资源,他们是会觉得十分痛苦的,因为在他们看来,每个学校的项目都差不多,课程设置差不多,研究方向似乎也都有。那么对于这部分申请者来说,在选校时,我们要学会借助外界的参考标准去做判断,主要就是排名和地理位置以及一些外部的信息比如同学的评价等等。排名固然存在太多弊端,但是他某种程度上还是能反映一些问题的,所以选校时参考排名是合理的。一般情况下,研究生参考专排会多一些,本科生会参考综排多一些。另外,对于研究生毕业之后,想要就业的学生来说,地理位置确实是需要重点参考的一个因素。对于美国来说,就业比较好的地区,主要是加州,德州,东北部,西雅图,北卡三角区,佛罗里达等。同学,学长的评价同样重要,他们当中可能很多人在这个学校读过或者正在读,他们的意见无疑也是非常值得参考的。
参考完以上的因素之后,申请者应该能大致判断出一个学校,一个项目是否是自己想要的。在这之后,就要考虑申请这所学校的合理性,简单说就是申请难度。当然排名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申请难度,但并不绝对,衡量申请难度最好的办法就是往年的录取数据。对于理工专业的学生来说,有一个好处就是论坛上有大量的录取数据,尤其是像CS,EE这种热门专业。依靠往年的录取数据选出一个大致还合理的申请名单是没有太大问题的。所以,理工科申请者一定要利用好论坛资源。除此之外,通过套磁获得的录取数据,或者学校的飞跃手册上的一些案例或者学长的选校名单等也都是非常好的可以用来借鉴的资源。另外一方面,为了增加被录取的几率,申请者可以适当考虑增加选校的数量。因为对于理工科申请来说,不像商科有那么多essay,虽然这几年也在增多,但是总体上来说,增加一所学校,工作量并不会增加很多。所以,如果想要冲好的学校,可以考虑多申一些。一般情况下,申请理工专业,15-20所学校是比较合理的。
大致的判断出学校的申请难易度之后,就要对所选学校进行分档。一般情况下,建议分成冲刺,主申和保底三个档。学校档次的划分一般也可以有两种思路。(以申15所学校为例)一种是激进型的,选3所左右的保底学校,其他全部选主申偏上或者冲刺的学校。一种是理智型的,冲刺的学校会选,但会控制在3所以内,保底的学校会选3-4所,其他全部是主申档次的学校。后者的选校思路先立足于申到与自己背景相匹配的档次的学校,也是我们比较建议大家所采用的选校思路。因为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去到一个与你的背景相匹配的学校,无论是对于你,还是对于学校都是双赢。
对于保底的学校的选择,可能很多申请者比较头疼。因为大家通常都对自己要求比较高,不太愿意选保底的学校,但是又怕选校名单太保险。建议大家可以选一些申请处在保底的档上,同时又比较有特色,在某个方面具有突出优势的一些学校,就是说这个学校虽然对于你的背景来说是保底的档次的学校,但是项目的某些特点对于你来说是很有价值的。这种类型的学校是保底的最佳选择,比如NYU-poly的CS,虽然排名靠后,但是地理位置好,学校就业服务很好,NYU的名头对于回国也有一定用处,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中国学生拿来保底。再比如ASU的EE,虽然综排稍微靠后,但是专业排名前30,地理位置也还不错,也非常适合背景好的学生用来保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