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美国顶尖法学院的选校
学校的培养目标你了解了吗?
美国的LL.M, 有的学校注重实务,有的学校偏重学术,有的则两种课程兼备,由学生自己自由选择。学校的网页上有时会表明倾向。课程表:这个学校真的能够满足你的兴趣吗?仔细研究学校的课程表,不仅要看课程的名称,还要看详细的介绍。有的法学院风格比较保守,会特别强调基础课程,有的则更喜欢开非常“炫”的课程,直追信息时代的焦点。还有一种课程,会和其他专业相结合,比如这个学校有很好的医学院,那么法学院就会和医学院合作,开设医药法的课程。
核心课程的授课教师你知道吗?
必修的基础课,或者你最想修的那几门课,会由哪位老师来讲?这很重要。想办法检索授课老师的工作经历,发表论文的列表,如果可能,读一下他/她的论文和专著,从中不仅可以看出一个老师的研究方向,研究能力,还可以了解他/她的工作态度,个人风格。研究型的课会要求毕业论文,有些实践性的课程也安排教授做个别指导。这所法学院能够提供多少个别指导的机会?有你感兴趣的教授吗?这些问题都需要研究。另一件需要警惕的是,有的学校挖来大牛老师,提高了排名,但是,大牛老师可能并不给学生讲课,特别是重要的基础课,讲课的却是一些薪水并不高的老师。
课程的含金量应该怎么来分析?
除了授课教师,另一个影响学习质量的因素就是课程之间的关联度。比如我们三门必修课,一门是本专业核心课程,一门是专题讨论,一门是美国法基础和研究方法。专题讨论是完全配合核心课程的进度,每次课做专题报告并主持讨论的,有本院的老师,也有其他法学院和实务界请来的专家。与随意性很强的讲座不同的是,这门课程所有的论题和内容,都是早早排好的,务必做到核心课程里学到的基础理论和技巧,能够及时得到深化和拓展。美国法基础不是泛泛而谈,而是把宪法、合同、财产权等基本制度和我们的专业相联系;研究技巧则是配合上述课程的写作作业。这些直接决定你学业质量的细节,不一定能够在排名上直接体现出来。当然,TOP14的法学院的课程在这些方面做的一定更加出色。
有的学校的LL.M和JD一起上课,是否要选择呢?
首先,因为JD和你的基础不同,需要也不同。JD是从基础学起,而你已经有了一定专业基础,需要的是深入的探讨。把你们放在一个班里,其实不太适合。其次,JD学生英文好,但是法律了解不多,所以上课喜欢抢着说一些言不及义的话,让你很郁闷。而如果班里主要都是LL.M 同学,那么虽然他们有的也是外国学生,英语可能还是不如你,但是他们的专业经验,绝对值得你学习。在这样的课堂上,互相学习的机会,简直和向教授学习的机会一样宝贵。
每个学校给学生提供的实习机会是否有所不同呢?
LL.M 学制比较短,而且法律是注重实践的学科,所以毕业之后一年的OPT 其实非常重要。有哪些机构会去你的学校招LL.M实习生?这些机构在做什么工作?这些实习经历是你最感兴趣的吗?要知道,不是所有的学校都帮助LL.M学生找实习机会!实习机会的多少,也不一样。这些信息,有的网页上有,你也可以写信给秘书问。只知道学校列出的实习机构还不够,最好要问一下秘书明年还有没有可能招人?招多少人?甚至可以提前打探一下有哪些要求,一来看看自己有没有可能,二来也方便入学后提前准备。
法学院的名气是不是很重要?
学校的名气是一个经常被忽略的因素,而美国的法学院在这一点上是出名的势利,在条件接近时绝对优先考虑名校毕业生。翻开耶鲁法学院的新生名单,本科毕业学校基本上就是Harvard,Yale,Princeton和Stanford的循环,偶然出现一个State University都能让人眼前一亮。中国学生申请也有同样的问题。以前法学界国际交流不多,老外对国内的学校质量心中没底。这几年交流频繁,美国法学院对国内的学校排名大致都有些了解。从学校的牌子来说,北大的学生在美国法学院分布最广,人数众多,知名度远远领先。清华这几年国际交流搞得不错,声誉也很好。其他比如复旦、人大和政法,都是国外非常认可的学校。而一些专业院校,也有申请法学院的传统,比如外交学院,就在耶鲁法学院有好几位毕业生。但具体还要看个人综合能力和背景,名校毕业的学生仅是有优势,而普通院校的毕业生同样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