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儿,怎么找职业规划?
文/曹贤水
职业规划,对很多考虑留学的孩子们来说,是个很头疼很头疼的问题……很多人一听就觉得:这是个什么鬼!!!因为我连自己的兴趣在哪儿都不知道!!!的确,在一个20上下的年纪,就要知道自己后面一辈子要干啥,听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甚至是不靠谱的事儿。(可是我们的高考志愿填报不就是这样吗……)这些年跟我讨论自己兴趣,留学未来规划,长期目标方面困惑的学生不少。前两天就有一个国内985学生给我发信表达这样的困惑,很有代表性。所以我征得他同意后,把我们的交流放上来,给有同样困惑的学生一些启发。我的观点在信中用加粗字体做了回复。
尊敬的曹老师,我是通过您的博客认识您的。我目前有些心中困惑,在知晓了您在留学界的鼎鼎大名后,向您发了这封邮件,希望您能解答这个困惑。我将十分感激!
目前已经到了申请季,您一定很忙,为了节约您的时间,我尽量长话短说:
先做一下做我介绍吧:我是XX大学微电子系大二的学生,我的dream school是斯坦福。
我在此有两个问题:
问题一:
PS写作一个很重要的地方是认清自身,而我在这点上有困惑。您在博文中强调申请是要匹配的,自身的兴趣点很关键---但是如果不清楚自身兴趣所在呢?
我规划人生,我计划做事,从来都是结果导向型,实用导向型---这个好,这个对人生发展有利,那么就埋头去做,而从未想过“兴趣”。您的博客给了我很大启发,我开始思考我的兴趣是什么?然而我却并不知道...我不知道我对哪个学科有兴趣,对哪个学科无感,我只知道哪个有用,哪个无用---可能是应试教育的后遗症吧,太长太多的压抑之后,我找不到自身的兴趣点了,无论学习、看书、健身都是出自一个思路---这个有用,而非源于兴趣。
(从小到大,我的求学过程并没有让我有很多困惑,我的目标十分明确,我知道我要去哪。到了大学,我给自己定下目标---要去斯坦福,因为斯坦福紧邻硅谷,乃是创业天堂---这个思路也是实用导向性)
我真的很困惑......我不知道我的兴趣点在哪啊!
首先,找到自己的兴趣,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件非常非常困难的事情,有些人很早就知道了,有些人则很晚很晚。就像佛学中有个关于点化人讲“禅机”的说法。我的理解:这个事情要想明白,因人而异,但是一定是建立在量变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认认真真在看不清楚未来的时候,做好眼前的事情,就像你现在这样,做对未来“有用”的事情。
然后你要努力去尝试各种可能性,自己还算喜欢,能够接触到的事情。所以从自己眼前的资源开始,最大化利用自己身边的资源,让自己接受各种对自己来说最大的挑战。有句话说得好,别让自己过得太舒服,因为那样说明你停止了进步。
兴趣,更多时候,是要靠实践才能确认的。除去那种天生的无理由的喜欢,剩下的人,多数都是因为你做一件自己擅长的事情,就会有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会让自己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让你更有兴趣动力去做。所以其实你更多的思考一个问题:“你擅长做什么”?你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问题二:
我认为理想可分为三个层级---终极理想、人生理想、近期目标。人生理想一般是指经过奋斗可以在人的有生之年内实现的目标,而终极理想则如一颗明星高悬心中,指引人们为之奋斗却鲜有人实现。三个理想犹如三级阶梯,层层递进,一般人一生也就能迈上一二级台阶...
我的终极目标是田园牧歌(如果您读过《三体》,我指的是罗辑与庄颜生活的伊甸园)为了实现终极理想,我需要达到财务自由,而我实现财务自由的最有可能的方式是创业(目前看来),实现财务自由的第一步是出国,最好是去创业天堂的硅谷斯坦福读书------这就是我的思路。(我的终极目标明确,但是实现路径不太明确)
这个问题,是不是创业才能实现财务自由?并不是如此。当然,如果你有能力,资源,适合创业,这也是一条很好的路。
真正的问题,就如同我今年在公司年会上和大家分享的主题一样,“财务自由,不是目的,只是结果。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一件可以对这个社会带来有益改变的事情。”至于怎么才是有益的改变,因人而异。我选择的是教育,因为我喜欢,适合,也认为这是最根本的方式和途径。而工程师则是另外一种选择。所以具体的路径还好,核心是有没有一个比较共赢的目标。因为这才是可持续的,可以让自己获得可持续的发展的名,利。
对此,我想请教您的是:
一来曹老师经验丰富,请您看一看我的实现理想的路径是否是最佳路径(此路径概率最大吗?),是否有纰漏。您有何建议?
二来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不顾两旁风景,只是埋头向前---做事功利化了。
以目标为导向,固然可以提供强大的动力,然而却会心态功利化,请问曹老师这个怎么破?(这是我一直以来最为迷茫的,十分希望您给予解答,感激不尽!)
然后说路径是否最佳?我不知道。你要自己去判断。我觉得比较靠谱的判断标准是你可以看看实现这个目标,是不是对你来说有足够的挑战。就像我上面说的,如果太舒服就实现的目标,应该不是最适合你的选择。这个年纪,应该让自己过得刺激一些,激扬一些。
留学,我个人认为,是一件很开拓眼界思路的事情,所以,我肯定是推荐你出去走走看看的。我只是不提倡很多人把留学当作目的,认为留学可以实现自己的所有目标。这只是成长经历中一个很好的途径方式而已,不是成长的全部。这就是有些被称为“北美猥琐男”或“迷失的一代”留学成功后迷茫失落的重要原因——过着虽然还不错的物质生活,但是认为李彦宏这些远不如自己的人(在他们眼里,Sunny-Buffalo是个神马学校),因为选择回国得到了更好的回报……
至于说是不是因为实现目标而不顾风景,这个吧,推荐你看一下《士兵突击》(电视剧比较好)。我的经验是:第一,这个事儿吧,每个人的平衡点是不一样的,没有人能给你答案,只有你自己的内心才有。因为对每个人来说,这个平衡点是唯一的,完美的,但是很难找。用我一个学生给我说的就是,这是中庸思想的精髓,帮助我们找到那个唯一的平衡点。就像曾国藩早年很讲刚,后来悟明白“无为之治”的道理后,开始去找两者的平衡点,于是有了二次出山后湘军的势如破竹。
第二,明白一句话: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困惑也可能就越多。这件事不容易,所以淡定些,既要看重结果,也要看重过程。(我以前是唯过程论,现在也会很在乎结果,这就是像儒家讲中庸找平衡点,和道家讲阴中有阳一样)
第三,要做好这件事情,我个人的经验是多些日记,多跟自己的内心交流,这样会帮助你找到自己的平衡点。同时,做每件事情的时候,多做总结,多思考,多体会。(貌似只有这条比较好理解点……)
第四,人是社会型动物,所以别奢望自己超脱世俗,不现实的。只是别完全掉进去,完全为别人而活。
推荐《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其他的书,你也可以去看看,豆瓣上很多经典的电影,书籍,一定要去看看。生命有限,不是别的不好,经典都读不过来,所以我们只能尽量选择已经基本确认是经典的书或影视作品。
中国大学生最大的悲哀在于经过高考的摧残,不再愿意读书,这就导致人文方面的极大缺失。这也是我们和创在指导学生做留学竞争力提升的时候,会加入推荐读物一个环节的原因。
good luck~
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看我的邮件,十分期待您的回信!
在此祝愿您的事业蒸蒸日上!谢谢您!
兴趣这个东西,对有些人来说,很容易就明确了,对有些人来说,则很难,尤其是一些能力突出的人。兴趣到底要不要变成职业,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因为有人把兴趣变成职业之后,就失去了原来的美感。
所以这个问题,其实不能靠别人给自己答案。只能靠自己去思考和摸索,因为自己才知道自己。至于会不会走弯路,别那么纠结,只要你在努力,在挑战自己,在进步,那么早一点,晚一点,其实不那么重要。有个信佛教的学生跟我说,佛学中不仅讲空,还讲究“精进”。我想,这就是努力做好眼前,体会当下,好好成长的意思吧。如同我一直强调看待留学的观点一样,留学,只是实现自己职业目标的一种途径,而不是目的,只要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是不是留学,不重要。当你做好了眼前的事情,做好一个优秀学生应该做的事情,那么你未来就会找到你想要的东西。或早或晚而已。(早出生的人和晚出生的人,其实都是活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