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理科生的MPA申请之路

学生姓名:小文

本科毕业院校:985,环境工程专业,GPA3.9

标准考试:TOEFL:104(申请的时候),GRE:510+780+3.0

申请难点:跨专业,TOEFL偏低,GRE写作偏低

申请目标:美国TOP20,MPA/MPP

  • 犹豫不决的申请定位,环境管理还是MPA?

小文是一个特别聪明的孩子,不仅智商高,情商也不差。虽然是完完全全的理工背景,但是她在大学期间参加了诸多各类社会实习和实践,包括咨询公司的天使基金项目,商学课程培训,同时又作为校学生会副主席参加了多个项目,可以说经历非常丰富。从她的经历中,可以看出,她是以善于组织、与人交流、活动能力强的女生。因此,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犹豫不决。是不是真的要放弃过去六七年的理工方面的积累?是不是应该走出实验室,利用自己强大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通过社会实践来更有效的体现自己的价值?这是她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

因此,当她找到我咨询的时候,将自己的背景以及想法向我说明之后,希望能给出明确的建议。最初的时候,她准备申请环境管理,这个项目不仅与其自身背景有一定的衔接性,而且能够符合其未来职业的需求,不至于整天在实验室里摸爬滚打,搞学术研究,这是她最头疼的事情。

通过我对其综合背景的评估与分析,认为应该关注一下MPA,这个项目除了能够环境政策方面的学习,而且选择范围更大,申请的可行性更高。尤其是小文环境方面的背景,这本身就是个巨大的优势。因此,我们重点关注了几所专门提供环境政策这方面的MPA项目,如Columbia, Chicago, Cornell等相关的项目。经过了解以及彼此多次的交换意见,最终确定了申请方向。

  • 在申请中的准备思路,再次纠结

我不得不承认,小文是一个对自己负责,希望把每一个环节做到极致的学生。当然,这也是我们最喜欢的学生。我承认,小文的能力很强,悟性极高。她在有了留学这个想法之后,已经做了很多功课,对申请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而正是有了这样的积累,又非常有主见的学生,是最难改变的。因此,在准备文书的过程中,我们有过较大冲突,到底是是重点阐述丰富的个人经历还是重点解释清楚为什么要转到MPA,已经做了哪些准备等等。我现在还清楚的记得,白天我们讨论了整个下午,当天下班之后,在地铁站还接到了小文的电话,这个辩论在地铁站里持续了近2个小时,她当时着急的哭了。这么多年来,这种事情经历了好几次。最后经过反反复复的沟通,小文终于认可了我的思路,我们的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也更加深厚。

2013年3月21日,小文接到了哥大的录取。

  • 曲曲折折的申请之路

然而,意想不到的时候,学校要求小文延迟毕业,这打乱了我们的原定计划。因此,我们通过与哥大协商,延迟到2015年春季入学,哥大很快就同意了。就在我们要准备签证之前,哥大发来一个让人崩溃的邮件。大意是:由于小文的TOEFL只有104,当时申请2014年秋季入学,小文可以提前过去学习两个月的语言课程。而现在政策改变了,要求小文把TOEFL考到110,否则只能延期到2015年秋季。

好在小文一直没有扔下英语,最终顺利过关,前几天已经抵达哥伦比亚大学。

  • 提醒大家

我感觉小文这个申请经历,无论是申请的时候,还是有了结果时候,都是我这么多年遇到的最纠结、最曲折的案例了。通过这个案例,特别想提醒大家的是,犹豫不决最可怕。很多学生,在申请的道路上,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纠结,这个时候一定要冷静下来,如果能够尽早一点的解决问题,那么就会给申请留下更充足的时间,就有更多的精力应付突发情况。

© 北京森培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powered by GitbookLast Edited: 2017-05-25 10:15:50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